2009-06-17 天下雜誌 424期 作者:洪蘭
給你五分鐘自我介紹,你可以講滿五分鐘嗎?人生除了事業與工作,你有其他值得驕傲的回憶嗎?
一位朋友被總公司調回美國去受訓,回來後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臉上有笑容、生活有朝氣,跟他過去總是唉聲嘆氣、皺著眉頭的模樣真是判若兩人。他的改變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於是羅漢請觀音,把他找出來吃飯,拷問他改變的原因。
他說到美國後,公司用巴士把他們載到一個山明水秀的深山旅館中,使他們除了吃喝拉撒睡,什麼地方也去不了,只能乖乖去上課。第一天,老師叫他們做五分鐘的自我介紹,他原以為很容易,想不到不到兩分鐘就把學經歷、名片上的頭銜,連家庭成員都講完了,剩下三分鐘無話可講。
老師厲聲問他,「你人生的經歷難道連五分鐘都填不滿?」他悚然而驚,對呀!活了快五十個年頭,怎麼連五分鐘都填不滿?但是卻真的想不起自己做了什麼值得拿出來講的大事。
他生活的重心一直是工作,但是這些人都是同一公司的高階主管,做的工作跟他都很相似,有什麼好講?除了工作,其他乏善可陳。所以他跟老師告饒說「真的沒有了」。老師反問他,「你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他想了一下說「籃球國手」,因為他父親有一本珍貴的剪貼本,上面全是民國四十幾年,四國五強籃球賽的剪報。看他父親對籃球神往的樣子,他曾立志做國手,為國爭光。當然,運動員是千中取一,他沒有做成,但是籃球一直是他的最愛,只是工作忙,很久不曾碰球了,兒子履次哀求他去打,都沒空。
老師叫他想他兒子從一出生,一路成長到現在的影像。他記得兒子剛出生時的樣子、剛入學一年級的樣子,但是很快就變成高中生的樣子了,中間的十年他怎麼也想不起來,好像一晃就過了。
最後老師說,「你難道願意死後墓碑上除了年月日什麼都沒有留下?」他再度震驚,因為他已經明瞭他人生是白走的了。
他開始了解他人生的優先順序放的不對,時間不能逆轉,他們這些穿西裝、打領帶、坐冷氣房的有錢人,表面上很有成就,但是名片一拿掉就什麼都不是了。人生的意義在心靈的富足,心靈的富足在對別人的關懷、照顧與奉獻,他在這方面太貧乏了,連自己的家人都沒有照顧好,遑論對社會、對他人。
所以他回國後,開始把白天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想辦法跟家人一起進晚餐,飯後還陪他太太散步一小時後再進書房去工作。週末一定陪兒子打籃球,星期天則全家去替他母親買菜、打掃,讓他的弟妹可以休息一下。他說他工作並沒有少做,但生活充實了、家人對他的態度也變好了,他的心情也不一樣了。說完,大家都一臉肅然,心中都在檢討自己的人生。
現在是畢業季節,一批批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但願他們能及早看到人生的目的,為自己和社會留下一些東西,充實的過一生。(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同場加映1:財富 阻礙享受生活品味的能力
前幾天和教育部蔣部長一起去山地的國小參訪,有個幼稚園的小朋友,跑過來,一點也不怕生,像猴子爬樹一樣就爬到蔣部長身上,手勾著他的脖子,頭靠在他的肩膀上,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我看了很感動,這樣抱抱就很滿足,這是多麼純真的心靈,他怎麼這麼容易就快樂了呢?
我們帶了二桶冰淇淋上山,小朋友排隊吃冰淇淋,臉上也是很滿足的表情,在純樸的生活中,只要有一點點驚喜就非常滿足,臉上就一直掛著快樂的笑容。這使我想起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財富不但不能帶給人幸福,反而會阻礙享受生活品味的能力,研究者發現當想到錢時,連巧克力糖的滋味都少一點了。
這個實驗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作的,實驗者先請四十名受試者填一份對巧克力態度的問卷,在放問卷的卷宗中,夾了一張印有加拿大錢幣或中性圖片的紙,實驗者說:不要管它,這是來不及抽換掉的紙。受試者填完問卷後,實驗者給他吃一個巧克力糖,吃完,問他的感覺。受試者完全不知道吃才是實驗的重點。在他們吃巧克力時,有兩個完全不知受試者看到的是鈔票或中性圖片的觀察者,躲在布幕後面,用馬表計算他們吃巧克力的時間,以及在情緒的量表中對他們臉上的表情計分。
結果發現看到錢幣的那一組吃巧克力的時間比控制組顯著的短,臉上享受的表情也低很多,吃巧克力的時間跟他們臉上的表情成正比,越享受巧克力的人,吃得越慢。這一點跟我們吃到好吃東西時,常慢慢享受,捨不得一口吞下的情形相符。這實驗顯示僅僅看到錢的圖片,並沒有被明講,就會不由自主去聯想到財富,想到財富就減低了品嘗生活美味的能力。
這結果很令人驚異,我們一向都認為有錢才會快樂,中國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哈佛大學前校長Summers和商學院的院長也都告訴學生,賺錢第一,財大氣粗,有錢,就有分量,聲音就大。但是實驗發現快樂和幸福是兩回事,錢可以買到使你快樂的東西,如去米其林的高級餐廳用餐,去熱門的旅遊景點渡假,但是錢卻無法增進你感受生命中美好東西的能力,反而是負作用,吃慣了好吃的,就不覺吃好有什麼稀奇,缺少了期待,就缺少了雀躍之心,也就感受不到願望達成後的快樂與滿足。
難怪古人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歸真返璞,終身不辱」,平淡才見真滋味。我小時候台灣物資缺乏,過年過節是唯一可以吃魚肉的日子,那時對過年的期待可以用「大旱之望雲霓」來形容。快過年時,常興奮得連覺都睡不著。現在大魚大肉吃多了,對過年很淡,過不過都無所謂了。
哈佛教授Dan Gilbert的話真是沒錯,天天享受世界最好的東西,可能反而會減少對每天生活中,小小的快樂,如陽光、冰啤酒和巧克力享受的能力。
同場加映2:有才無德是毒品
最近報上有個大學教授投書說,他從前在香港教過的學生來到紐約,在他家住了一晚,這學生是香港的怡和洋行送出來進修的,一周費用美金五千元,還不包括機票。學生跟他說他回香港後,就要跳槽到別家公司去,跳了薪水才會高。果然連環跳後,現在他已是某大企業的總經理了。
這位教授因此下結論說,人要常換工作才能爬得高,他相信怡和洋行老闆一定對這個學生很生氣,但是「年輕人不能為私情而不往前奔馳」。他勸年輕人不要因「感情、忠誠而耽誤自己前途」。他說嚴凱泰先生在接受交大榮譽博士時,勸告學生不要常換工作的話,在今天工商的世界中是太「農村」了。
我看了很驚訝,這不是「農村」的問題,而是「厚道」的問題。一個年輕人如果位子都沒有坐熱就換工作,會給人好高騖遠,沒有定性的感覺。如果一個人一年換十二個工作,你敢用他嗎?尤其接受了公司的栽培後,馬上跳槽是不厚道的。沒有公司願意作別人的人才培訓班,將心比心,老師不應該鼓勵學生享受完利益後,拍拍屁股走路。這不叫為「私情」,這叫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不論是什麼樣的先進科技社會,只要是人的社會,「忠誠、正直、公平、正義」還是核心的價值觀。作生意,誠信為上,人性之美在於「誠」,人性之貴在於「信」。
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先生有個「兩個饅頭」的理論,他說:「當你快餓死時,人家給你兩個饅頭,你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找工作,才活了下來。十年後,你發財了,你說你還他兩個饅頭,外加一個饅頭的利息,用三顆饅頭還掉這個債,像話嗎?」他說恩典不是這樣還的。
好個恩典不是這樣還的。我們要告訴孩子,珍惜你的工作,感恩給你第一個工作的人。因為當你什麼經驗都沒有時,他願意僱用你,讓你在職訓練、栽培你,他是你的伯樂,你要感激他。
換工作不是不可以,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而且在同一個工作做久了會沒有挑戰性,但是剛受完訓回來就立刻跳槽,甚至帶舊客戶的名單,帶槍投靠是非常不厚道的。新僱主只要想一想,你會因為他的薪水高,背叛原來的老闆來投靠他,難道你以後不會因為別人的薪水更高而背叛他嗎?
司馬光說: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皆才有餘而德不足。除非人類的品德能跟得上文明的腳步,不然文明越進步,人類越不快樂。我們實在不願意看到年輕人比現在更勢利。
有句話說得好: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毒品的危害多麼可怕,它毀家傷人,作老師的怎麼還可以鼓吹學生做毒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