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TW)成立於1974年2月20日,成立初期以生產電視機旋扭起家,後跨入電腦連接器生產,隨國內電腦產業成長而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橫跨電腦相關、行動電話、通訊網路、遊戲機、數位相機等3C電子產業之全球最大eCMMS(E-enabled Components, Modules, Moves & Services)廠。其核心競爭力為結合模具技術、材料科技、環保綠製程、SMT製程技術、熱傳技術、塑膠加工、金屬加工、自動化能力、機光電整合等,以取得世界級品牌大廠之產品設計、開發、製造、及配送後勤服務。
鴻海產品主要區分為電子連接器、電子機殼、配組與組裝產品三大部份。
2009年9月下游應用方面,42%為PC相關,29%為消費性電子產品,15%為手機等手持式產品,14%為通訊及網通產品。主要客戶營收比重來看,SONY比重最大達18%,HP及APPLE分別佔15~16%間,其他如Cisco 及Nokia 則約佔7%、DELL 及Motorola 約佔4~5%。
營收主要來自於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三大類產品,其中以電腦產品佔營收比重達最高,主要產品為DT、網通及伺服器組裝,通訊產品以手機為主,消費性電子產品則包括LCD TV 及遊戲機組裝。在客戶結構方面,主要客戶涵蓋各領域品牌大廠,包括HP、Dell、Apple、Nokia、Sony、Cisco 等,佔整體營收比重達70%。
2009年9月宣佈買下SONY 墨西哥的液晶電視生產工廠,承接SONY北美訂單,預期2010年可為鴻海貢獻200-300萬台的出貨量,營收可望增加400-500億元。且在12月時,買下Dell位於波蘭Lodz後段PC 組裝廠,該工廠生產的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伺服器和儲存器,供應Dell歐非中東需求。
鴻海佈局大陸通路方面,最早透過旗下廣宇轉投資3C通路商賽博數碼,在中國有40家分店。2009年3月鴻海與歐洲3C零售業龍頭德商麥德隆(Metro)合作,雙方合資成立新公司,聯手進軍大陸3C零售通路市場,2010年將在上海開設第1家分店。另外鴻海也與中國大潤發合作,採店中店的模式,在賣場內置其3C產品銷售據點。
2010年3月31,鴻海與SONY達成策略協議,Sony計畫把位於斯洛伐克的Nitra工廠部分股權轉讓給鴻海,鴻海出資約90%股權、Sony出資約10%繼續營運 ,Nitra工廠液晶電視年產能約400萬台。
2010年4月,鴻海旗下廣宇轉投資的賽博數碼大陸通路,取得光華商場旁台北資訊園區BOT案,而賽博數碼主力IT商場,2010年在大陸擁有34家賣場,預計5年內會將據點數擴大到50家。
2011年7月公司公告透過旗下子公司收購思科位於墨西哥機上盒工廠,預計於2011年10月完成產權轉移。
公司旗下富士康計劃將在未來3年,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力,從事簡單的制式化工作,包括噴塗、焊接及裝配等,機器人數量由現有1萬台,2012年擴增30萬台,3年後達100萬台。
2011年10月,由鴻海子公司PCE Paragon Solutionskft與思科子公司Scientific-Atlanta簽訂股權買賣合約,以4494.9萬美元取得思科墨西哥廠,思科墨西哥廠是生產電視機上盒及家用網通設備等產品。
公司與麥德隆合開的「萬得城」將於2011年12月在上海開設三家新門市,至2011年年底萬得城在大陸門市共有七家。
2011年12月公司公告將在江蘇省阜寧縣投資3000萬美元成立富昱能源科技,主要發展太陽能電池,首期產能規模為400MW,預計2012年4月投產。
2011年12月底公司透過旗下的寶鑫國際、鴻元國際、鴻棋國際及鴻揚創投等4家投資公司參與天鈺私募案,分別投資1.82億元、1.17億元、1.3億元及1.56億元,一共取得天鈺增資後的37.5%股權。
2012年3月27日公司宣布旗下四家公司分別鴻海、鴻準、FOXCONN FE、Q-Run將採配額資增的方式合計取得Sharp 10.95%股權,交易完成之後,鴻海集團將成為Sharp最大股東。
此外,公司與大陸天億顯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作在四川成都,設立大陸第一條6代低溫多晶矽面板(LTPS)生產線。
2012年9月公司旗下子公司Gold Charm Ltd.以日幣94.5億元,取得NEC面板相關專利權。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1e5327a8-db1d-4f31-9bab-aec837c45c53#ixzz2Cm3BTNSZ
MoneyDJ 財經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