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司簡介

華立企業於1968年創立於高雄,為高科技材料及設備服務業,依產業發展趨勢提供複合材料、工程塑膠、印刷電路板、半導體、資訊 / 通訊、平面顯示器及光電產業所需的的材料及設備。回顧整個企業的發展過程,可以說是緊扣著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材料及設備原廠和終端客戶之間扮演關鍵供應者的角色。華立2003年總營收約為80億元,較前年成長8.79%,目前在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均有多處行銷據點;此外,近年來並積極透過轉投資方式,跨足關鍵原料或設備產業,並布局中國大陸地區,以期能更完整掌握產業脈動,迅速回應客戶需求,而華立的企業目標則是在2010年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大的全方位通路商。

國際化布局策略

密切掌握產業發展脈動,布局完整

華立創立最初是以代理日本產品起家,從1970年開始引進遊艇及造船用複合材料,後來透過日本商社,得到美國奇異公司塑膠事業集團的代理權,開始引進工程塑膠材料。後來隨著電視、桌上型電腦到筆記型電腦的發展,工程塑膠的使用量逐漸成長。因為奇異的工程塑膠強度好、耐高溫,但以當時台灣的設備水準尚無法成型,於是華立進一步引進工程塑膠成型設備,之後再發展到印刷電路板材料及設備。1985年則開始發展半導體後段封裝及測試製程所需的材料,後來再延伸到晶圓製造;1999年跨足平面顯示器產業,包括背光模組的成型設備及材料等;最近則發展到液晶電視、TFT-LCD六代廠所需的材料和設備。由此可見華立密切關注產業發展動態,及客戶可能需求的服務項目,同時事業部之布局已相當完整,除半導體、電子機械、工程塑膠、複合材料及光電事業部外,另外有新事業開發部專注發展奈米材料等新領域。就營收比例來看,2003年以資訊/通訊領域的比重最高,達33%,其次是半導體 28%及平面顯示器18%。

重視新領域的研發與組織內部知識流動

華立研發的重點是以新產品開發為主,不涉及製造,而是關注產業的動態發展,每個事業部有2~5人專責在各地蒐集資料或參加展覽。華立將這些人員定義為研究開發人員,同時都具備有專業及行銷知識,對於市場動態非常敏銳。各事業部的銷售工程師有時候也必需到國外設備原廠接受訓練,以獲得產品特性等專業資訊,進而服務客戶。此外,新事業開發部則全都屬於開發人員,專門負責規劃發展新產品。

事業部彼此之間有共同產業,但是沒有同樣的產品,不過訊息會互相交流,例如背光模組,開始需要成型設備,之後需要材料,但設備和材料則分屬不同事業部。產品發展方面,如果是個別事業部延續的產品,各事業部自行拓展,例如複合材料事業部應用奈米技術,填塞產品的微小空間。但如果是全新的產品,則由新事業開發部主導,目前正積極布局包括奈米、燃料電池等新興領域。

與供應商建立穩定的信賴關係

華立的上游是材料及設備供應商,主要是日本、美國、歐洲等地廠商,其中日本佔65%,美國25%,歐洲10%,增加和擴大代理權是通路商的重點工作。而代理權的取得途徑包括高層主管透過業界關係,或是利用商展、展示會等場合接觸取得;其次是供應商介紹,例如彩色濾光片材料就是客戶介紹而來;最後則是投資取得,透過持股而取得代理權。而華立能取得眾多代理權的基礎是,擁有完整而經驗豐富的業務及技術人才,客戶網絡綿密,以致取得供應商的信賴,與部分日本商社合作時間甚至已經超過20年。目前和供應商皆簽訂供應合約,以保障供應關係的穩定。

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客戶最佳夥伴

華立對於客戶提供的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品質、成本控制、物流、技術等,並主動瞭解客戶的需求,迅速搜尋及提供服務,這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例如某客戶需要研磨液研磨晶圓表面,透過華立取得樣本進行測試,整個測試時間需要半年以上,測試期間使用的樣品全部由原廠免費提供,進入量產後才開始計價,量產時間也完全由客戶決定。而供應關係一旦確立,關係也因長期建立而相對穩定。

轉投資整合產業上下游,跨大服務層面

因為業務持續成長,開發新產品的需求很高,與日商合資設立長華電材、長華塑膠和華展光電等企業。長華電材代理半導體後段材料和設備;長華塑膠是以代理GE工程塑膠為主;華展光電則是代理印刷電路板曝光設備。

另外為掌握關鍵技術,提升服務產業之範疇,華立也轉投資華旭科技、悠立半導體、悠景科技和華宏科技等企業。華旭生產高階乾膜光阻劑;悠立專注於半導體錫鉛凸塊封裝技術,應用在CPU和繪圖晶片;悠景生產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是目前台灣極少數有量產能力廠商之一,並在2004年6月「第七屆OPTO台灣2004光電週」中榮獲傑出光電產品獎,應用在工業儀表、手機與汽車音響;華宏則是製造TFT-LCD所需的擴散膜和反射片。

布局中國大陸,搶佔市場通路

通路業因為沒有前後段的製程分割,所以大部分是配合市場需求設立據點,目前行銷據點遍布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美國等,晚近則隨著台商到大陸投資漸增的趨勢,陸續在華東及華南投資。華立目前在海外有兩家直接投資子公司,分別是華港(香港)和華立日本。華港當初是為了華南市場設立,華立日本則主要是為了蒐集市場訊息及中日貿易。華立在中國大陸已在上海設立華長公司,並預計會持續擴充在中國大陸的據點。

核心策略之具體成效

極具競爭力的產業地位

經過多年之經營,華立已經以通路、技術和服務成為材料和設備原廠與終端客戶的最佳夥伴,創造三者皆贏的效益。以通路商的角色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原廠企圖收回代理權,自行建立通路。因此通路商必須提供附加價值,以技術水準、掌握客戶及布局市場(例如中國大陸)的能力作為競爭力的基礎。這方面,華立在經過多年合作之後,已經和供應商成功建立策略夥伴關係。

至於在客戶端,華立的服務層面越來越廣,除了提供高品質的材料與設備外,更在成本控制、存貨管理、物流管理、技術服務等層面,提供全面解決方案。以化學品為例,華立目前已派駐工程師於客戶工廠常駐,除了解決技術問題之外,重要的是隨時掌握存量及運補車隊進度,化學品的空桶也要負責回收、清洗及處理,因此華立能夠協助客戶控制管銷成本和降低庫存成本,可以說提供及時性的全方位服務。華立目前在台北及新竹有兩座發貨倉庫以迅速供貨,另外並和重要供應商及客戶間已經用網路連結,直接掌握交貨時間及進行付款等流程。

台灣掌握核心機能,支援海外據點

目前華立在台灣的營運總部角色是統籌經營、財務、市場行銷、人力資源、後勤支援等機能,海外據點則都由國內各事業部依產品個別指導。其中財務方面,依照據點業務成長狀況,由總部規畫資金需求並採取直接投資或融資;後勤支援方面,總部正在協助各據點建置ERP、物流、應收帳款、最適庫存等管理系統。而目前華立在香港、華南及日本據點,對於訊息掌握、開發代理權和客戶服務助益甚大。

產品線逐次擴充,漸趨完整

在轉投資成立的企業中,有些是定位在既有產品的延伸,有些則是專注關鍵零組件,希望藉此提升服務的價值與層次。其中長華電材已經完成上櫃,悠景等公司也陸續將研發成果導入生產,產品線所涵蓋的深度和廣度均日益提升。

面臨的問題及困難

針對營運總部政策,華立目前主要受惠是來自對於海外子公司技術及管理服務所得免稅,至於海外獲利匯回,則因為積極布局中國大陸市場,目前資金大都留在當地繼續投資或轉增資以達各據點自給自足的目標。另外,華立也希望針對通路業特性,建議對於設立發貨倉庫業者能有相關的獎勵措施。

結論

華立企業屬於高科技服務業,產業位置介於材料與設備供應商和終端使用者之間,因此核心價值在於以通路、技術和服務來維繫前後向服務的關係,並創造三者共贏的局面。在多年經營之下,華立所跨足產業也日趨完整,並朝向奈米等新領域布局之中,回顧華立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台灣經濟成長與產業變遷的縮影。展望未來,華立除了以堅強的實力和長期建立的企業形象,和供應商與客戶維持穩定的關係,更投入大量的人力掌握產業趨勢脈動,並積極布局海外市場與進行轉投資,以市場空間、產業種類和技術層次三者的同步擴張,在專業委外與微利的時代持續成長,以期能達成在2010年,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大的高科技材料、設備及服務全方位通路商之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就是愛廣告JustAD 的頭像
    就是愛廣告JustAD

    就是愛廣告(特賣會)JustAD

    就是愛廣告Just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