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0/10/18 15:43

台股食品類股龍頭統一企業,近年來不僅登上兩岸三地食品業龍頭的地位,而且經過總經理羅智先重新組織改造後,讓原本營運效率不彰的統一,再次邁入成長軌道。過去五年來,營收僅小增二成,獲利表現卻大增三倍以上,扣除07年統一中國控股(00220;HK)上市的一次性利益認列,今年獲利可望延續去年獲利成長態勢,再創近十年來新高記錄。
通路為原料漲價受益股
統一企業的台灣產品比重中,飲料為最大宗,占約25%左右,泡麵、冷藏品及奶製品約占二成,食品、食用油則約占10%,其中如速食麵、醬油、茶類飲料及奶製品等,皆為台灣市占率第一的廠商;今年在多數產品市占擴大,前9月累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8.36%。
但在美元大漲及新興市場需求大增,如糖、小麥等大眾物資價格明顯上漲,使統一多項商品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滑,使獲利下降;以上半年財報來看,營收雖較同期成長6.47%,達2150億元,但毛利率下滑1.4%(達23.6%),營業利益僅達8.25億元,較同期下跌21.7%。
不過,若以合併報表來看,上述情勢大為逆轉,在轉投資獲利大增及海外布局貢獻提升的影響,營業收入成長13.3%,但營業淨利卻大幅成長20.1%,加上舉債利率減少及營業稅率下降,最終稅後淨利成長21.8%,獲利達62.2億台幣,若扣除07年一次性獲利認列,此佳績創下開業以來新高。
而最大的差異來自於轉投資對母公司獲利比重變化,從去年79.9%上升至今年的86.2%,獲利貢獻達51億新台幣,而支撐轉投資貢獻的動力,主要來自於轉投資統一中國控股、統一超(2911)及其他如統一實(9907)、大統益(1232)等,獲利都有顯著的改善現象。
目前統一的通路布局已形成企業不衰的重要因素,不光是統一超商已穩坐台灣第一大超商,近年來更取得星巴克、無印良品、Mister Donut、Cold Stone品牌在台授權,席捲了台灣大街小巷。聯合行銷的策略更是無所不在,日前開幕的統一阪急百貨,四處可見集團相關品牌滲透程度,加上原有的家樂福與高雄夢時代廣場,形成台灣零售通路的大版圖。
相對於食品廠對於原料漲價所苦,面對終端需求的零售通路而言,卻是有利的因素,投機大師索羅斯曾表示,小幅度的通貨膨漲是經濟成長的春藥,而受原料上漲使通膨蠢蠢欲動,加上陸客大量來台,造成今年內需市場的加溫,使統一超商的營運更具備成長動能。
統一集團在台灣的轉投資中,從上半年財務報表來看,統一超貢獻給統一企業達14.7億台幣,較去年的8.6億相比,大增了七成(增加6.1億元),比較起今年統一台灣本業,獲利較去年小幅衰退2億左右來看,原料漲價與通貨膨脹增加,最終結果是喜勝於憂。未來只要通貨膨漲不要大幅上升,相關原料上漲,對於統一企業而言,如同統一超商門市對顧客的第一句話「歡迎光臨」。
統一中國獲利有望好轉
不過台灣零售市場飽合,統一超商展店策略已出現變化,上半年店數較去年同期減少69家,逐步把發展重心轉向中國,上海的7-11去年開始營運,至8月底前,已開設了38家門市,加上董事長林蒼生當時更對外喊出上修展店目標,從年底50店倍增到100店,成長速度相高驚人。雖然目前仍未達經濟規模,但上海單店營收較當地同業高出20~50%,營運倒吃甘庶,頗有後發先至的味道。
統一中國控股雖然貴為中國主要食品龍頭廠之一,並且為中國前二大的即飲茶,與前三大稀釋果汁及泡麵品牌,銷售情況仍持續成長態勢,但先前統一超一直受限於品牌遲遲未獲得授權,相關零售的布局就不如台灣市場縝密。轉投資上海星巴克、山東統一銀座,雖然已達經濟規模,業績成長的幅度也不小,但相關獲利貢獻程度仍不及統一在中國市場受原物料上漲帶來的衝擊。
以上半年公布的期中財報來看,營業收入大增至61.3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為36.6%,相關毛利額還增加,但毛利率卻從去年的41.9%下滑至34.4%,加上包括如廣告等營業費用大增下,最終的稅後獲利大減三成,EPS約0.083港元。
不過旗下的飲料事業獲利持續成長,營收達45.9億人民幣(占74.8%),年成長達30.1%,獲利為4.08億元,主要是新推出的飲品「冰醇茉莉」大賣,加上中國奶茶第一品牌「阿薩姆奶茶」,以市占率42%奪下大半市場,因而讓統一飲料事業繳出亮眼成績單。
統一中控上半年財報不是這麼好看,但身處於市場持續擴大的保護傘,與本身產品組合的改變,若如廣告等營銷費用管理得宜,獲利仍有機會擺脫相關原料上漲的衝擊。香港投資人仍給予很高的評價,統一中控公布財報後,股價一路大漲,創下海嘯後新高,持續往上市後高點7元邁進,而以過去一年淨利來看,本益比達三十餘倍。
中國市場快速成長以外,鮮少投資人留意統一在東南亞市場的布局,印尼為全球第四大人口國,統一在食料、速食麵市場已是當地的領導廠商;而同為金鑽十一國的越南,統一也是水產飼料市占率第一,年初再投入1.4億美元,屆時每年將可提供10萬噸的水產飼料,未來也會逐步往飲料、食品市場擴展。
東南亞為第二副引擎
此外,統一超持股達56.6%的菲律賓7-11,09年營業額達45億台幣,日前宣布門市數已達500家,已是菲國最大的便利商店品牌,期望在13年達到千店規模;而且未來將逐步導入統一所產生的食品進入超市,將增添統一營收來源。雖然目前規模僅約中國市場的二成,對整體影響還不大,但上半年整體東南亞地區銷售達6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了35%,成為集團最大亮點,加上持續投入資源至東南亞來看,未來獲利挹助的空間將不容小覷。
經過這幾年來的調整,不論是本業還是轉投資,統一企業已走出不一樣的風貌,相關企業的布局多已進入收成期,成長態勢也仍然持續進行,法人估全年EPS上看 3元,推算目前的本益比僅13~14倍,比起港股的食品龍頭股高達30倍以上,實在低了不少。況且統一擁有如統一超及統一中控等布局,都能提供長線成長動力的來源,在後ECFA時代,未來兩岸資本市場連結度加大後,股價將機會跟上成長列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就是愛廣告JustAD 的頭像
    就是愛廣告JustAD

    就是愛廣告(特賣會)JustAD

    就是愛廣告Just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